2017年4月7日

[轉載] 清明節如何祭奠祖先


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習俗,佛教沒有清明這個節日。因此,佛教經中也沒有關於「在清明節祭奠祖先」的記載。而清明節的由來:

相傳春秋戰國時代,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要使兒子奚齊繼承君位,設毒計害死太子申生及迫害其他儲君,申生的弟弟重耳與忠臣賢士輾轉逃亡於列國間,有一次,重耳饑餓難行,有位名為介子推的忠臣,為救護重耳,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奉給重耳吃。十九年後,在忠臣賢士的輔佐下,重耳回國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。

晉文公於是封賞忠臣賢士,唯介子推淡泊功名,歸隱綿山奉養老母。晉文公親率士兵搜山卻遍尋不獲,有人授意放火燒山迫介子推走出,於是三面點火而留下一面,豈料大火三晝夜至火熄滅仍未見介子推,晉文公慌忙再上山,見介子推與母親已被燒死在一棵焦黑的柳樹下,晉文公淒然哭拜介子推並將他們厚葬於柳樹下,其時,發現柳樹洞有片衣襟,上面題了一首血詩:

「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,
柳下作鬼終不見,強似伴君作諫臣,
倘若主公心有我,憶我之時常自省,
臣在九泉心無愧,勤政清明復清明。」

翌年晉文公於寒食節(寒食節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)後一天帶領文武百官,穿著素服,步行上山祭掃介子推的墳墓以示紀念。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「清明柳」,又把這天定為「清明節」。

至於掃墓、燃香上供品,這些風俗習慣是出於對祖先的懷念和追思,恭敬和感恩。在佛教的《善生經》亦提到,為人子女應時常做功德回向給已故的父母。因此,佛弟子者應在清明節追思懷念已故的祖先,並向祖先做供養來幫助他們解脫。有佛教道埸舉行清明思親法會,超渡十方六道亡靈,在家弟子除了掃墓及祭祖以外,應遵循祖先的教誨、發揚祖先的美德,並行供僧、點燈、放生、佈施,將一切善行功德迴向給祖先,祈求他們早生淨土,離苦得樂,這才是實踐孝道最具體的表現。

拜祭祖先一定要燒金銀冥紙嗎?中國傳統的觀念,認為人死後到陰間為鬼,怕祖先在黃泉道上沒有資糧可用,所以燒金銀冥紙給祖先。但是佛教認為;人死之後,隨著生前累世所造的善惡業所產生的業力,隨業力的牽引而投生於六道(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)的其中一道,不一定是投生餓鬼道,即使為鬼,其所能享用的資糧也要依他的福德而定。

因此,要重視孝道,對祖先的思念,為祖先施行放生、佈施救濟、供養三寶、誦經、助印經書等等一切善業,發心懇切,用心摯誠,將行一切善業的功德迴向給祖先,助他們解脫,比焚燒金銀冥紙錢更具意義。需要注意,追思拜祭切勿殺生,不用葷腥煙酒上供,這只會增加亡者的罪業。祈願所有亡者得十方儲佛菩薩的加持,南無阿彌陀佛接引,往生淨土極樂世界。願一切眾生得學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如來正法的因緣,證得成就,解脫六道輪回。

筆者: 菩提樹

以上文章是轉載/引用自「福慧行」官網原創文庫,版權為「福慧慈善基金」所有。原文鏈接如下:
官網: http://www.hkfhh.com
微博: http://weibo.com/u/5857274799
微信: 福慧行智 (WeChat ID: Cultivation888) 更多分享: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‹ 較新的文章
較舊的文章 ›
首頁